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介入术后再狭窄与内皮功能的关系研究
引用本文:唐建红,陈明高,白文斌.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介入术后再狭窄与内皮功能的关系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24,62(11):44-47.
作者姓名:唐建红  陈明高  白文斌
作者单位:金华市人民医院介入与血管外科,浙江金华 321000
基金项目:2022年度浙江省金华市公益性技术应用研究项目(2022-4-162)
摘    要:目的 探讨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lower extremity arterial disease,LEAD)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再狭窄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笔者医院接受介入治疗成功的133例LEAD患者,对患者进行持续1年的跟踪随访,根据是否发生再狭窄情况进行分组,即分为再狭窄组25例与未狭窄组108例。检测记录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指标、炎性因子水平、血脂4项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lc),并分离狭窄组和未狭窄组患者外周血裂红后细胞进行转录组测序。采用多因素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分析筛选术后再狭窄的血管内皮功能独立风险因子。结果 狭窄组的血清内皮素(endothelin-1,ET-1)、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血栓素 B2(thromboxane B2,TXB2)、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protein 1,VCAM-1)及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均显著高于未狭窄组,而内皮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均显著低于未狭窄组(P<0.01)。两组患者的血脂4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狭窄组的HbAlc显著高于未狭窄组(P<0.01)。狭窄组炎症因子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未狭窄组(P<0.05)。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与检测结果一致。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ET-1、vWF 均是导致LEAD血管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血管内皮功能指标(ET-1、vWF)与炎性因子(TNF-、IL-6)为LEAD患者介入术后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关 键 词: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  介入治疗  血管再狭窄  血管内皮功能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tenosis and endothelial function after interventional surgery for diabetic lower extremity arteriopathy
Abstract:
Keywords: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现代医生》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现代医生》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