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肢体缺血的机制
作者姓名:白超  杨琨  李新喜  王洋  田野  罗军
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甲状腺外科
基金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0211A48)~~
摘    要: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疾病已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其作用机制尚无定论。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SD大鼠后肢缺血的机制。方法:结扎肾动脉下腹主动脉、腰动脉和髂腰动脉制备雌性SD大鼠后肢缺血模型。将扩增、纯化的雄性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注射入大鼠缺血的右后肢股直肌中,对照组右后肢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移植后2,4,6周,制备大鼠右股直肌切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RY基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与结论:移植后2,4,6周移植组右股直肌毛细血管计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细胞计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移植组股直肌切片中SRY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细胞出现于毛细血管壁,并散在分布于肌组织中。结果表明局部注射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促进缺血组织迅速生成大量毛细血管,改善大鼠缺血下肢的血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旁分泌细胞,通过增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分泌,促使大鼠缺血肢体的血管新生。

关 键 词:骨髓  间质干细胞移植  动脉闭塞性疾病  干细胞  移植  肢体缺血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旁分泌  血管新生  大鼠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