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选择性单胚胎移植的临床结局 |
| |
作者姓名: | 李瑞岐 王文军 李轶 黄丽丽 张清学 杨冬梓 |
| |
作者单位: |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生殖中心,广东,广州,510120)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81070466),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0B031600043)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启动基金(项目编号:9451008901002657)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项目编号:B2009073) |
| |
摘 要: | 【目的】 探讨非选择性单胚胎移植(noneSET)的临床妊娠结局及单胚胎移植(SET)的可行性?【方法】统计本中心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间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中noneSET第3天(D3)胚胎的临床结局,回顾分析治疗方案?胚胎质量?患者年龄以及治疗周期数对noneSET的影响?【结果】 单精子胞浆内注射(ICSI)周期组2PN受精率(75.7% vs 53.6%, P < 0.05)显著高于常规体外受精(IVF)组,但是临床妊娠率(20.9% vs 21.7%, P > 0.05)和种植率(20.9% vs 22.2%, P > 0.05)没有统计学意义;Ⅰ级胚胎组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 < 0.05);各年龄组间的优质胚胎率没有统计学意义,但是 < 35组临床妊娠率(30.8% vs 13.9%, P < 0.05)和种植率(31.5% vs 13.9%, P < 0.05)显著高于≥35组;首次治疗周期组临床妊娠率(23.6% vs 18.9%, P > 0.05)和种植率(23.6% vs 19.7%, P < 0.05)与非首次治疗组没有统计学意义;微刺激方案组所用垂体促性腺激素量显著低于长方案和短方案组,但是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较其他各组最高?【结论】 胚胎质量是行noneSET的重要参考因素,微刺激方案能够获得较好的noneSET临床结局?
|
关 键 词: | 单胚胎移植 临床妊娠率 种植率 流产率 |
收稿时间: | 2012-09-25 |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