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患眼光动力疗法治疗前后光相干断层扫描图像特征及其与视力的关系
引用本文:张利娟,陶远,王玉,刘健,范传峰.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患眼光动力疗法治疗前后光相干断层扫描图像特征及其与视力的关系[J].中华眼底病杂志,2012,28(5):462-465.
作者姓名:张利娟  陶远  王玉  刘健  范传峰
作者单位:1. 261042,潍坊医学院
2. 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
摘    要:目的 观察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患眼光动力疗法(PDT)治疗前后的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图像特征,探讨其与视力的关系.方法 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吲哚青绿血管造影检查确诊为PCV的34例患者40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者确诊后接受PDT治疗.治疗前后均行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矫正视力及频域OCT检查.测量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PED)高度和基底宽度、视网膜脱离(RD)高度和基底宽度、黄斑中心区厚度(CST)及6 mm直径范围内黄斑容积(MV).治疗前患眼平均logMAR矫正视力0.66±0.32;OCT检查均可见明显PED及神经上皮脱离.对比观察分析治疗前及治疗后1、3、6、12个月OCT检测指标的变化情况及其与视力变化的相关性.结果 治疗后1、3、6、12个月,患眼平均logMAR矫正视力分别为0.58±0.27、0.48±0.38、0.51±0.37、0.50±0.36.治疗前后视力比较,治疗后1、6个月与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22、1.96,P>0.05);治疗后3、12个月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2、2.10,P<0.05).治疗后1、3个月PED高度(t=1.07、1.50)和基底宽度(t=1.39、1.57)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12个月PED高度(t=2.34、2.03)和基底宽度(t=2.08、2.00)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与治疗后1、3、6、12个月RD高度(t=2.22、2.99、3.30、3.95)和基底宽度(t=2.55、3.33、3.11,3.9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与治疗后1,3,6,12个月CST (t=2.71、3.55、3.81、3.21)和MV(t=2.10、3.30、3.62、4.1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CV患眼视力与PED基底宽度、RD高度和基底宽度、CST及MV均呈负相关(r=-0.88、-0.89、-0.92、-0.86、-0.94,P<0.05);与PED高度无相关性(r=-0.70,P>0.05).结论 PDT治疗后PCV患眼PED高度和基底宽度、RD高度和基底宽度、CST和MV均较治疗前降低.PCV患眼视力与PED基底宽度、RD高度和基底宽度、CST、MV呈负相关.

关 键 词:脉络膜疾病/治疗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光化学疗法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characteristics and relation with vision in 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 before and after photodynamic therapy
Abstract:
Keywords:Choroid diseases/therapy  Tomography  optical coherence  Photochemotherapy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