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早期治疗反应与预后关系
引用本文:郑瑜,蔡云望,符启昌,王强,吉训琦,蔡露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早期治疗反应与预后关系[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8(3).
作者姓名:郑瑜  蔡云望  符启昌  王强  吉训琦  蔡露良
作者单位:海口市第四人民医院儿科;海南省人民医院儿科
摘    要:目的:分析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早期治疗反应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7年3月期间在海南省人民医院进行诊治的278例ALL患儿。所有患者接受CCLg-ALL-2008治疗方案治疗,从对患儿早期治疗反应的第8天泼尼松敏感试验、第15天骨髓缓解状态(D15-BM)、第33天骨髓缓解状态(D33-BMR)和第33天微小残留病(D33-MRD)4个指标分析不同分组患儿3年无事件生存率(3年EFS),将这4个指标和其他可能影响患儿预后的指标纳入Cox回归模型分析及其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共269例患儿参与了第8天泼尼松敏感试验,结果显示激素反应良好(PGR)者240例(89.22%)、高于激素反应不良(PPR)者29例(10.78%),其中PGR患者3年EFS明显大于PPR患者(P0.05)。262例患儿D15-BM试验显示,骨髓缓解状态为M1者230例(87.79%),M2组20例(7.63%),M3组12例(4.58%);3年EFS M1组明显高于M2组、而M2组明显高于M3组(P0.05)。257例患儿D33-BMR试验显示,骨髓缓解状态为M1者227例(88.33%),明显高于M2组21例(8.17%)和M3组9例(3.51%);M1组的3年EFS高于M2组,M2组高于M3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5例患儿D33-MRD试验显示,MRD10~(-4)组128例(69.19%),MRD≥10~(-4)-10~(-2)组43例(23.24%),≥10~(-2)组14例(7.57%);10~(-4)组的3年EFS高于MRD≥10~(-4)-10~(-2)组,而MRD≥10~(-4)-10~(-2)组高于≥10~(-2)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模型分析显示,D8泼尼松敏感试验中PPR、D15和D33-BMR中M2和M3、D33-MRD中≥10~(-2)和T-ALL分型为影响ALL患者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早期治疗反应指标可预测ALL患儿预后情况,为ALL患儿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