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兜铃酸Ⅰ致肝、肾毒性的共性分子机制研究 |
| |
引用本文: | 王静,朱哿瑞,黄恺等.马兜铃酸Ⅰ致肝、肾毒性的共性分子机制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22,56(05):60-67.DOI:10.16305/j.1007-1334.2022.2103059 |
| |
作者姓名: | 王静 朱哿瑞 黄恺 彭渊 刘成海 陶艳艳 |
| |
作者单位: | 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肝二科(上海 201203);2.上海中医药大学肝病研究所(上海 201203);3.上海市中医临床重点实验室(上海 201203);4.肝肾疾病病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 201203) |
| |
基金项目: | 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2019ZX09201001); |
| |
摘 要: | 目的 基于转录组学分析马兜铃酸Ⅰ(AAⅠ)致小鼠肝、肾损伤的共性分子机制。方法 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6)和模型组(n=9),模型组小鼠AAⅠ以20 mg/kg剂量腹腔注射,每天1次,连续5 d后处死。检测两组小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肌酐(SCr)、尿素氮(BUN)含量和肝、肾组织病理特点;取正常组与模型组各3个肝、肾组织,提取RNA进行高通量转录组测序,将基因表达量差异倍数(FC)≥2.0且P<0.01定义为差异基因,分别筛选正常组肝、肾组织与模型组肝、肾组织的差异基因,再取肝、肾差异基因的交集,应用基因本体(GO)、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进行富集功能分析;通过蛋白互作网络分析找出关联基因最多的差异基因进行qRT-PCR验证。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ALT、AST活性及SCr、BUN含量明显升高,肝组织可见肝小叶结构紊乱、灶状坏死和轻度汇管区炎症,肾组织可观察到肾小球水肿、肾小球固缩以及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脱落。转录组测序提示,肝、肾的共同差异基因为298个。对肝、肾共同差异基因进行GO和KEGG富...
|
关 键 词: | 马兜铃酸Ⅰ 转录组学 肝肾毒性 小鼠 中药研究 |
收稿时间: | 2021-03-21 |
|
| 点击此处可从《上海中医药杂志》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上海中医药杂志》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