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临床上由于创伤、肿瘤等原因导致的骨缺损发病率较高,传统的治疗方法中自体或异体骨移植存在着骨源有限和排斥反应等问题,预后不理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骨组织工程学的兴起和发展为骨缺损的修复展现了美好的前景,即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工程学的原理,研究开发出修复、保持或改善骨组织功能的生物替代物,充填骨缺损,逐渐与宿主骨愈合并被自身骨组织替换,利用组织工程学方法制备的骨替代物称为组织工程化骨。种子细胞、基质材料、活性因子是骨组织工程学的三个组成部分,根据不同的组合,组织工程化骨的构建就有三种方式,也是三个发展的方向:基质材料与种子细胞、基质材料与活性因子、基质材料加种子细胞与活性因子。随着研究的深入,又出现了血管化的复合组织工程化骨。骨组织工程的临床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临床应用和有关文献报道较少。根据骨构建的方式和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