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探讨乳腺叶状囊肉瘤的组织来源,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51例叶状囊肉瘤与同期的5例腺纤维瘤和8例巨大纤维腺瘤进行了波形蛋白(Vim)、平滑肌肌动蛋白(Act)、S-100蛋白、溶菌酶(Lys)、结蛋白(Des)标记,对胶原Ⅰ、胶原、Ⅲ采用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观察,结果表明,51例叶状囊肉瘤、8例巨大纤维和5例纤维腺瘤Vim标记均阳性,51例叶状囊肉瘤中,Act,S-100,Lys,Des分别有28例、19例、3例和1例阳性,8例巨大纤维腺瘤中仅1例Act阳性。免疫组化标记对于鉴别肿瘤的良、恶性有意义(P<0.05),尤其三种以上标记阳性时具有显著意义(P<0.01)。28例叶状囊肉瘤具有肌纤维性质,其中11例明显起源于肌上皮细胞。依据肿瘤的命名原则和观察结果,如将叶状囊肉瘤称为腺肌纤维性肉瘤。能覆盖92.2%的病例;称腺肌纤维组织细胞性肉瘤,能覆盖96.1%的病例,结论:绝大多数叶状囊肉瘤实质上是一种起源于腺管周多能性纤维和肌上皮细胞的成纤维和成肌纤维性,少数同时又具有多向组织分化倾向的恶性肿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