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振晔教授中医药辨证论治大肠癌的临床数据挖掘* |
| |
作者姓名: | 祝利民 史海霞 徐振晔 |
| |
作者单位: |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中医科,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
| |
摘 要: | 目的 通过数据挖掘软件及方法从多个维度系统整理徐振晔教授针对大肠癌的临证思维方法及用药规律,为中医药诊治大肠癌提供借鉴。方法 采用回顾性临床研究的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1年3月期间徐振晔教授门诊治疗的经病理或影像学诊断、至少有2次以上复诊且持续服药2个月及以上有临床症状减轻的大肠癌患者病案。在纳入病例前,将患者的基本信息、临床症状、辨证分型、涉及脏腑、病理因素、临床用药等进行数据预处理及统一、标准化和规范化。在EXCEL中输入所有处理好的病案数据,采用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25(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SPSS25)作临床数据有关的频次及聚类分析;在此基础上,采取IBM数据挖掘平台 SPSS Modeler 18对临床症状及处方作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本研究最终纳入87例患者,279张中药处方。从主要症状频次分析,就诊大肠癌患者中出现纳呆、乏力、大便溏、消瘦、夜寐不安、腹胀、腰酸以及口干占到前八位。出现频次较高的辨证分型为脾虚精亏。病理因素中湿和瘀最多,占50.179%和39.068%。相关脏腑中脾胃、肾、肠、肝最多,占96.774%和41.219%、24.373%、17.921%。纳入分析的279张处方中按照频次排序为黄芪、白术、鸡内金、白茯苓、白花蛇舌草、菝葜、预知子、黄精、野葡萄藤及绞股蓝。四味药排名前五的高置信度组合有黄精、菝葜、鸡内金、黄芪,黄精、白花蛇舌草、鸡内金、黄芪,黄精、鸡内金、白术、黄芪,黄精、鸡内金、白茯苓、黄芪,太子参、黄精、白茯苓以及白术。药物和症状经过聚类后分为六大类。结论 徐振晔教授在大肠癌诊治中提倡健脾养精,佐以健脾化湿、化痰散结、疏肝理气、清热解毒、活血通络等法则综合运用的学术思想,为启发中医药对大肠癌的辨证论治拓展了新思路。
|
关 键 词: | 徐振晔 辨证论治 中医药 大肠癌 数据挖掘 |
收稿时间: | 2021-04-29 |
修稿时间: | 2021-08-05 |
|
| 点击此处可从《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