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肺腺癌中微乳头(micropapillary)结构于2011年多学科分类首次提出后, 由于其预后较差, 2015版WHO肺肿瘤分类开始将其作为肺腺癌独立亚型。大量临床研究表明, 微乳头结构与患者术后复发、淋巴结转移、胸膜侵犯、气腔播散、脉管癌栓等关系密切, 尤其对早期肺腺癌临床术式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即便肿瘤中仅含有少量微乳头(5%), 仍然可以影响患者的预后。近年来为减少漏诊, WHO肺肿瘤分类对其定义进行了新的扩展。目前对于其形成机制及其高度侵袭性的基础研究尚不完善。由于其与不良预后的高度相关性, 其诊断识别场景正由原先的手术石蜡标本向新辅助、术中冷冻、淋巴结等场景拓展。本文将对微乳头腺癌的定义发展、临床病理特征、分子特征、治疗及诊断现状进行概述, 以期提高病理医师对微乳头腺癌的认识, 从而有助于肺癌的精准诊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