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气温和大气颗粒物对哈尔滨市人群死亡影响的交互作用
引用本文:宋和佳,程义斌,李永红,张睿,汪子贤,张馨航,姚孝元.气温和大气颗粒物对哈尔滨市人群死亡影响的交互作用[J].环境卫生学杂志,2021,11(4):318-325.
作者姓名:宋和佳  程义斌  李永红  张睿  汪子贤  张馨航  姚孝元
作者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2017FY101201,2017FY101206);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7ZX10305501-009)。
摘    要:目的定量评估哈尔滨市日平均气温和可吸入颗粒物(PM_(10))、细颗粒物(PM_(2.5))对人群死亡影响的交互作用。方法收集2014—2016年哈尔滨市每日死亡资料,大气颗粒物中PM_(10)、PM_(2.5)等污染物浓度资料及气象资料,采用双变量反应平面模型以及温度分层法和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定性和定量评估大气颗粒物中PM_(10)、PM_(2.5)和日平均气温对哈尔滨市人群死亡影响的交互作用。结果双变量反应平面模型结果显示,日平均气温和大气颗粒物中PM_(10)、PM_(2.5)与人群死亡之间的关系存在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温度分层分析结果发现,高温时,累积滞后天数越长,PM_(10)和PM_(2.5)对日总死亡数的影响越大,当累积滞后12 d时,PM_(10)和PM_(2.5)每升高10μg/m^(3),日总死亡的累积相对危险度(CRR)分别增加10.4%(95%CI:2.7%~18.8%)和18.2%(95%CI:1.8%~37.1%);低温和中温时,未发现PM_(10)和PM_(2.5)与总死亡之间的关联具有统计学意义。与中温层相比,高温时PM_(10)和PM_(2.5)对死亡的影响更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高温时,大气颗粒物对男性和65岁以上老年人群死亡的影响更大。结论气温和PM_(10)、PM_(2.5)对哈尔滨市人群死亡的影响具有交互作用,在高温时PM_(10)、PM_(2.5)对死亡的影响更大。

关 键 词:大气颗粒物  日平均气温  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  交互作用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