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图象分析法检测乳腺癌细胞DNA含量及其意义
引用本文:张亚伟,沈镇宙,徐元鼎,张廷谬.图象分析法检测乳腺癌细胞DNA含量及其意义[J].外科,1997,2(1):16-19.
作者姓名:张亚伟  沈镇宙  徐元鼎  张廷谬
作者单位:[1]上海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外科200032 [2]上海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基础医学院,200032
摘    要:目的:检测乳腺癌及其癌变过程中细胞DNA的含量,探讨DNA含量在这一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和临床意义。方法:对1988年63例在我院手术治疗的浸润性乳腺癌,以及1984~1992年间手术治疗的13例导管内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6例导管内癌伴早期浸润(DCIS Ca)、6例导管上皮高度增生(proliferative breast disease,PBD)的原发灶进行DNA图象分析(image cytometry,ICM).结合临床资料,分析63例浸澜性乳腺癌细胞DNA含量与预后关系的观察。结果:发现浸润性乳腺癌与:DCIS及PBD相比,有较高的DNA指数(DNA index,DI)、异倍体检出率、核面积(nuclear area,NA)和5C细胞阳性率(P<0.05)。在DCIS与PBD两组病人中,DI、NA无明显差别(P<0.05),而异倍体肿瘤,5C细胞出现在DCIS中(P<0.05),且PBD中无5C细胞,异倍体出现。在乳脉癌病人预后的单因素分析中,发现5C细胞阳性、异倍体肿瘤等的无病生存率低(P<0.01)。结论:异倍体细胞群的出现是细胞癌变的早期标志,DNA含量随着乳腺癌恶性程度增加而发生显著改变。

关 键 词:图象分析法  检测  癌细胞  浸润性乳腺癌  乳腺导管内癌  5C细胞  DNA倍性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