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9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间变性淋巴瘤激酶融合基因表达情况、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
引用本文:张梦雪,裴斐,王田力,韩翔,由江峰,邹鹏程,王月琪,李绪文,刘鑫.9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间变性淋巴瘤激酶融合基因表达情况、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46(4):582-588.
作者姓名:张梦雪  裴斐  王田力  韩翔  由江峰  邹鹏程  王月琪  李绪文  刘鑫
作者单位:1.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北京,100191
2.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放射科,北京,100191
3.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呼吸内科,北京,10019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1142)资助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摘    要: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融合基因的表达情况和临床病理特点.方法: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随机选择了有随访资料的9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ALK+插入式抗体强化免疫组织化学法(intercalated antibody-enhanced polymer,iAEP)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患者ALK融合基因的表达情况,并分析ALK融合基因阳性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生存期和EGFR/KRAS基因突变情况.结果:采用ALK+ iAEP法共筛选出8例AL阳性病例,其中4例经FISH法证实存在ALK融合基因,检出率为4.2% (4/95),其中2例女性肺癌患者的组织学类型是实体性肺腺癌伴印戒细胞形态,另2例男性肺癌患者是腺鳞癌.4例肺癌患者中3例为非吸烟者,均无EGFR/KRAS基因突变,且均存活,其中有2例患者已存活超过5年.结论:ALK+ iAEP法较常规ALK免疫组织化学法能明显提高肺癌患者ALK的检出率,可以作为初筛ALK阳性病例的方法,且阳性细胞的比例较阳性强度更重要.ALK融合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检出率较低(<5%),同时可能提示预后较好.

关 键 词:  非小细胞肺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  基因融合  免疫组织化学  原位杂交  荧光

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 fusion gene expression,clinical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gnosis in 95 Chinese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bstract:
Keywords:Carcinoma  non-small-cell lung  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  Gene fusion  Immunohistochemistry  In situ hybridization  fluorescence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