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前列腺炎与勃起功能障碍的关系及心理辅助治疗的效果分析 |
| |
引用本文: | 王斌,柳琦. 慢性前列腺炎与勃起功能障碍的关系及心理辅助治疗的效果分析[J].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 13(1): 47-50. DOI: 10.11986/j.issn.1673-873X.2016.01.011 |
| |
作者姓名: | 王斌 柳琦 |
| |
作者单位: | 黄冈市中心医院,湖北黄冈,438000 |
| |
摘 要: | 目的探讨慢性前列腺炎与勃起功能障碍的关系及心理辅助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选取黄冈市某医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9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美国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NIH-CPSI)、国际勃起功能指数-5(IIEF-5)问卷进行评分,并接受心理辅助治疗。总结慢性前列腺炎与勃起功能障碍的关系,并分析心理辅助治疗的效果。结果同一类型前列腺炎患者勃起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并未随其CPSI评分的升高而升高,且不同类型前列腺炎患者的勃起功能障碍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31,P=0.243)。不同CPSI评分患者的勃起功能障碍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11,P=0.519);同一类型前列腺炎患者勃起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并未随WBC水平的升高而升高,且不同类型及不同WBC水平前列腺炎患者的勃起功能障碍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831,2.824,P=0.243,0.420);治疗后,患者的CPSI评分、WBC水平较治疗前及治疗后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IEF-5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理辅助治疗后,患者的CPSI评分、WBC水平较治疗前及治疗后明显降低,IIEF-5评分较治疗前及治疗后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后、心理辅助治疗后,不同类型前列腺炎患者勃起功能障碍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831,2.820,3.229,P=0.243,0.244,0.199)。结论心理因素是引起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合并勃起功能障碍的相关病因,心理辅助治疗可提高三线方案对慢性前列腺炎合并勃起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关 键 词: | 慢性前列腺炎 勃起功能障碍 心理辅助治疗 |
Relationship Between Chronic Prostatitis and Erectile Dysfunction and Effect of Psychology-aided Therapy |
| |
Abstract: |
|
| |
Keywords: |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