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探讨黄芪生脉散对糖尿病的作用机制
作者姓名:卢明星  曾永江  赵茂  蒋文雯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贵州大学,贵州大学,贵州大学
基金项目:贵州省科学技术厅基础研究计划项目(黔科合基础[2019]1120号):基于网药理学探究常用活血化瘀中药“扰动”TF及相关靶点的研究,负责人:蒋文雯。
摘    要:目的 本研究利用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探索黄芪生脉散治疗糖尿病的潜在作用机制,并结合体外细胞实验对相关信号通路进行初步验证。方法 查阅多个数据库和结合文献筛选黄芪生脉散的有效成分和对应靶点及糖尿病相关靶点,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疾病预测以及治疗机制预测,将黄芪生脉散有效成分与成分靶点构建黄芪生脉散的成分-靶点网络。此外,选取成分-靶点网络中度值较大的15个关键靶点和FDR值排名前10的疾病构建黄芪生脉散治疗疾病-靶点网络。再进一步使用AutoDock vina软件对黄芪生脉散的有效成分和糖尿病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最后利用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IR)模型对黄芪生脉散提取物的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进行降血糖活性验证,并通过Western-blotting实验探究其石油醚部位对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 共挖掘到黄芪生脉散54个有效成分,411个潜在成分靶点及279个糖尿病相关靶点。此外,预测到黄芪生脉散治疗疾病182种,其中2型糖尿病(T2DM)与靶点关联性最强(degree值=12),由此推测黄芪生脉散可能在治疗糖尿病方面具有显著作用。另外,PPI网络中degree > 20的靶点有AKT1、PIK3CA、PIK3R1和VEGFA等,推测这些靶点可能为黄芪生脉散治疗糖尿病的关键靶点。同时,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黄芪生脉散8个有效成分(degree值≥15)与糖尿病关键靶点有较强的结合能力,并且KEGG富集分析发现与糖尿病相关的主要调控通路为PI3K-Akt信号通路。体外细胞实验发现,黄芪生脉散提取物可浓度依赖性的增加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对葡萄糖的摄取,比阳性药盐酸二甲双胍的药效更强。Western-blotting实验结果表明,黄芪生脉散石油醚部位可显著改善HepG2细胞IR模型Akt、GSK3β蛋白表达水平的异常升高以及p-Akt和p-GSK3β的异常降低(与IR组相比P<0.05)。结论 黄芪生脉散的活性成分可能通过作用于INSR、AKT1、PIK3CA等多个糖尿病相关靶点,调节PI3K-Akt信号通路,降低胰岛素抵抗从而发挥对糖尿病的治疗作用。

关 键 词: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黄芪生脉散  胰岛素抵抗  PI3K-Akt信号通路
收稿时间:2021-09-15
修稿时间:2022-11-02
点击此处可从《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