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内和肺外源性ARDS患者行肺保护性通气临床资料对比研究 |
| |
作者姓名: | 王君兰 梁宗安 李凯 |
| |
作者单位: | 610041 成都,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610041 成都,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610041 成都,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201851) |
| |
摘 要: | 目的 比较肺保护性通气对肺内和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不同类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1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47例肺内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作为内源组,同期47例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作为外源组。两组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非保护性通气策略治疗。综合比较两组患者呼吸力学指标、血气分析值、住院时间等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RM前,RM后1、2、6、12h,Ppeak、Pplat、Pmean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M后30min,内源组Ppeak、Pplat、Pmean水平分别为48.95±4.17cmH2O(1cmH2O=0.098kPa)、38.45±4.18cmH2O、15.85±2.97cmH2O,均比外源组高(P<0.05);行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后30min,内源组SaO2、PaO2、SaO2/FiO2等动脉血气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后1、2、6、12h,两组SaO2、PaO2、SaO2/FiO2等动脉血气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源组、外源组患者住院时间分别为14.96±3.85天、15.41±3.72天,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治疗内源性和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均有明显疗效;在改善改善呼吸力学指标和动脉血气值等方面,对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更好。
|
关 键 词: | 肺保护性通气 急性呼吸窘迫 呼吸力学 血气分析 |
收稿时间: | 2016-06-11 |
修稿时间: | 2016-06-20 |
|
| 点击此处可从《医学研究杂志》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医学研究杂志》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