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川芎、瓜蒌仁、桑叶提取物对肝微粒体脂质过氧化模型的影响
引用本文:蔡川,周扬,刘卫辉,李嘉琳.川芎、瓜蒌仁、桑叶提取物对肝微粒体脂质过氧化模型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1):90-93.
作者姓名:蔡川  周扬  刘卫辉  李嘉琳
作者单位:[1]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学员旅十二队,陕西省西安市710032 [2]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毒理学教研室,陕西省西安市710032
摘    要:目的:观察川芎、瓜蒌仁、桑叶的抗氧化作用,分析其剂量效应关系。 方法:实验于2005—05/06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毒理学教研室完成。①选用二级雄性成年SD大鼠50只。动物禁食24h,处死后取出肝脏,制成匀浆。采用钙盐沉淀法制备鼠肝微粒体。②过氧基异丙苯激发的肝微粒体脂质过氧化模型:反应体系中的缓冲液为Tris/HCl(0.1mol/L,pH=7.4)与0.15mol/L KCl按1:2的体积比配制。将制备的微粒体按照lmL/g肝湿重的比例用预冷的0.15mol/L KCl缓冲液悬浮。在模型反应体系中含缓冲液1.00mL,1mmol/L过氧基异丙苯0.15mL,微粒体悬液0.1mL和中药提取物0.15mL(川芎、瓜蒌仁、桑叶购于西安万寿路中药材市场。采用煎煮法制备3种中药水提物。粗粉加入8倍质量的水煎煮1.5h后,过滤,沉淀物再经5倍质量水煎煮1h,得水提液。得到的水提液趁热过滤,过滤液继续加热,蒸发掉水分,得到的水提膏经80℃烘干,备用,检测水分〈5%。干燥器内保存)。37℃水浴15min,终止反应后离心,取上清,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显色并测出吸光度,同时用不同浓度的丙二醛标准品作标准曲线,拟合标准直线方程,由此计算各组的丙二醛浓度。③维生素C/Fe^2+激发的肝微粒体脂质过氧化模型:将上述的反应体系改为缓冲液0.8mL,50μmol/LFeSO4 0.15mL及5mmol/L维生素C0.15mL、微粒体悬液0.1mL和中药提取物0.2mL。④四氯化碳/辅酶Ⅱ激发的肝微粒体脂质过氧化模型:将上述的反应体系改为含贮备液(由0.15mol/LKCl 45mL,0.10mol/L Tris/HCl(pH7.4)30mL,H204.5mL,G-6-P127mg,5g/LG-6-P Deh30μL,辅酶Ⅱ15mg,乙酰胺500mg混合配制)2.20mL,四氯化碳/二甲基亚砜(按体积比l:4配制)0.50mL,微粒体悬液0.30mL,中药提取物0.50mL。⑤每个模型每种药物设1个阳性对照组(n=3,只造模,未加入中药),5个质量浓度(50,25,12.5,6.25,3.125g/L),每个质量浓度设3个平行样,一个阴性对照管。以每个平行样与相应的阴性对照管吸光度(A值)之差作为该药物浓度下的A值的绝对值。根据A值求得不同剂量药物干预下丙二醛浓度和各药物在各质量浓度下对丙二醛生成量的抑制率。⑥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①过氧基异丙苯激发的脂质过氧化模型中,川芎和瓜蒌仁作用下丙二醛生成量得到了明显的抑制(P〈0.01),而桑叶作用下生成量只在药物高质量浓度(50,25g/L)下受到抑制。抑制率均随药物质量浓度的降低而降低(除了川芎的最低质量浓度)。②维生素C/Fe^2+激发的脂质过氧化模型中,川芎、瓜蒌仁、桑叶作用下.丙二醛生成量得到了明显的抑制(P〈0.01),抑制率与药物质量浓度关系不明显,且药物在该模型中的抑制率远较同种药物在另外模型中的抑制率高。瓜蒌仁作用下随着药物质量浓度降低,抑制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质量浓度为12.5g/L时抑制率最大。桑叶作用下抑制率不随药物浓度增减而发生显著变化,均维持在较高水平(0.9324&;#177;0.014)。③四氯化碳/辅酶Ⅱ激发的脂质过氧化模型中,川芎、瓜蒌仁、桑叶作用下丙二醛生成量得到了明显的抑制(P〈0.01)。川芎和瓜蒌仁作用下随着药物质量浓度的降低,抑制率也显著下降。桑叶各质量浓度下均有较高的抑制率,并且除最高质量浓度外,呈线性相关。 结论:川芎、瓜蒌仁、桑叶在实验浓度下大多具有较好的抗氧化作用,仅桑叶在对过氧基异丙苯模型的作用稍弱。其中川芎、瓜蒌仁和桑叶在过氧基异丙苯模型和四氯化碳/辅酶Ⅱ模型中丙二醛生成量均与药物浓度有显著的量效关系,桑叶在较低浓度下又可激发活性氧的生成。在维生素C/Fe^2+模型中,3种药物的量效关系不明显。3种药物在3.125-50g/L质量浓度内,对维生素C/Fe^2+模型的抗氧化作用强于对另外2个模型。

关 键 词:川芎  瓜蒌  桑叶  微粒体  脂质过氧化作用  丙二醛
收稿时间:12 20 2005 12:00AM
修稿时间:02 6 2006 12:00AM

Effect of chuanxiong,trichosanthis semen and mulberry leaves extract on models of hepatic microsomal fipid peroxidation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