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活体顺序性荧光标记技术在实验性骨折愈合研究中的应用
引用本文:李建福,李世荣,郭霞,郑振耀.活体顺序性荧光标记技术在实验性骨折愈合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5,16(3):179-181.
作者姓名:李建福  李世荣  郭霞  郑振耀
作者单位:[1]第三军医大学整形美容外科医院,重庆400038 [2]香港威尔斯亲王医院,重庆400038
摘    要:目的介绍实验性骨折愈合研究中活体顺序性荧光标记的技术与方法。方法以成年兔胫骨骨折外固定为模型,术后分别以Tetracydin(TC,黄色,25mg/kg)、Calcein(CG,绿色,10mg/kg)、Xylenal(XO,桔色,90mg/kg)、Alizarin—complen(AE,红色,30mg/kg)四种荧光染料于兔颈部皮下定期注射;并于术后第3、6、12及24周活杀动物,解剖出胫骨,梯度乙醇脱水、脱脂,甲基丙烯酸甲脂包埋,切片厚度40~100μm,打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摄像;同时通过组织学观察、X线摄片了解骨愈合速度与质量。结果顺序性荧光标记显示,加压组中钙化的内、外骨痴均于术后第2周出现于截骨处的远、近断端,但尚未形成骨性连接。亦无骨皮质的改建。外骨痴增生停止于术后12周,且骨皮质的改建至12周已渐减少.至术后24周已基本完成;对照组:内骨痴于术后第3周出现于截骨处远、近断端,无钙化的外骨痴形成,亦无骨皮质的改建;外骨痂增生停止于术后12周,骨皮质改建至24周尚未完成,其结果与组织学观察、X线摄片具有一致性。结论活体顺序性荧光标记技术可以从细胞水平判断新骨的开始时间、骨生长速度及生长方向,并能节约实验动物数量,是实验性骨折愈合研究中较为理想的研究手段。

关 键 词:实验性骨折  活体  顺序性荧光标记

Application of sequential fluorescent labeling in vivo in the study on experimental fracture healing
Authors:LI Jian-fu  LI Shi-rong  GUO Xia  
Abstract:
Keywords:Experimental fracture  in vivo  sequential fluorescent labeing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