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骨髓脂肪细胞在激素性骨坏死发生过程中的时序变化特点
引用本文:盛辉,张戈,张颖恺,陈俊伟,李广文,王洪复,梁国穗,秦岭.骨髓脂肪细胞在激素性骨坏死发生过程中的时序变化特点[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7,13(8):547-550.
作者姓名:盛辉  张戈  张颖恺  陈俊伟  李广文  王洪复  梁国穗  秦岭
作者单位:1. 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威尔斯亲王医院矫形外科及创伤学系;复旦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
2. 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威尔斯亲王医院矫形外科及创伤学系
3. 香港中文大学利希慎临床实验室
4. 复旦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
基金项目:香港政府科研资助委员会(RGC)项目;香港科技创新基金(ITF)项目
摘    要:目的血管外脂肪堆积如何参与激素性骨坏死的发病机制目前仍然不清楚。本课题应用建立的激素性骨坏死家兔模型研究骨髓脂肪细胞在骨坏死发生过程中组织病理形态学上的时序变化特点。方法32只28-32周龄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分为正常对照组(n=16)和激素处理组(n=16)。激素处理组动物接受1次耳静脉内毒素注射和连续3次肌内糖皮质激素注射诱导骨坏死,正常对照组注射相应剂量的生理盐水。各组动物在最后一次注射糖皮质激素2周(早期)和4周(晚期)以后分别处死8只动物,获取双侧近端股骨,应用组织形态计量学技术分别测定股骨髓内脂肪细胞密度、脂肪细胞直径和脂肪细胞面积,同时进行骨坏死的组织病理学评价。结果激素处理早期组和晚期组骨髓脂肪细胞密度分别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67.1%和54.4%,但是早期组与晚期组之间差异不显著。激素处理晚期组骨髓脂肪细胞直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但是早期组骨髓脂肪细胞直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减小趋势;激素处理早期组和晚期组骨髓脂肪细胞面积都分别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44%和83.6%,且晚期组亦显著高于早期组;脂肪细胞直径的频数分布显示,正常对照组峰值介于40-50μm,激素处理早期组较正常对照组增多的脂肪细胞直径介于30-40μm,晚期组较正常对照组增多的脂肪细胞直径介于50-60μm。组织病理学评价显示早期组骨坏死发生率为25%(2/8),晚期组骨坏死发生率为87.5%(7/8)。结论在激素性骨坏死发生过程中,早期血管外脂肪堆积表现为大量生成的小脂肪细胞,后期血管外脂肪堆积表现为脂肪细胞出现肥大。

关 键 词:激素性骨坏死  脂肪细胞  脂肪生成  脂肪转运
修稿时间:2006-12-18

The temporal change of bone marrow fat cells in the process of steroid-associated osteonecrosis development
SHENG Hui , ZHANG Ge , ZHANG Yingkai , et al.The temporal change of bone marrow fat cells in the process of steroid-associated osteonecrosis development[J].Chinese Journal of Osteoporosis,2007,13(8):547-550.
Authors:SHENG Hui  ZHANG Ge  ZHANG Yingkai  
Institution: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s and Traumatology ,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ong Kong SAR, China
Abstract:
Keywords:Steroid-associated osteonecrosis  Fat cells  Adipogenesis  Fat transport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骨质疏松杂志》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骨质疏松杂志》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