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妊娠合并梅毒71例临床分析
引用本文:熊晨菡.妊娠合并梅毒71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08,6(11):38-41.
作者姓名:熊晨菡
作者单位:上海市杨浦区妇幼保健院,200082
摘    要:目的探讨妊娠梅毒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影响妊娠结局的因素。方法71例经血清学检查确诊为梅毒的孕妇,根据妊娠期是否行全疗程抗梅毒治疗,分为治疗组(39例)及未治疗组(32例)。比较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围生儿预后及新生儿先天梅毒的发生情况。同时根据母血清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滴度高低,将71例梅毒孕妇分为≤1:8组与≥1:16组,观察血清滴度与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①妊娠结局:治疗组足月分娩率为100%(39/39),未治疗组78%(25/32),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治疗组分娩正常新生儿者占72%(28/39),未治疗组仅占25%(8/32),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治疗组窒息儿、低体质量儿、先天梅毒患儿发生率及新生儿病死率均明显低于未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②RPR滴度:≤1:8组49例,≥1:16组22例。≤1:8组足月儿占98%(48/49),明显高于≥1:16组的73%(16/22)。≤1:8组早产儿、围生儿病死率均低于≥1:16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先天梅毒儿发病率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③治疗组孕妇中应用青霉素治疗者发生先天梅毒儿为26.0%(6/23),应用头孢曲松治疗者发生先天梅毒儿为21.4%(3/14),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另有2例孕妇服用红霉素治疗,所分娩的新生儿均为先天梅毒儿,发生率为100.0%,与其他两组先天梅毒儿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①有效的全程抗梅毒治疗是改善妊娠梅毒患者妊娠结局和围生儿预后,以及降低先天梅毒患儿发生率的关键。②母血清RPR滴度高低及用药,是影响妊娠梅毒结局的重要因素。

关 键 词:妊娠梅毒  妊娠结局  治疗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