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子宫内膜癌治疗中淋巴结处理的研究进展 |
| |
作者姓名: | 李清琼 倪观太 |
| |
作者单位: | 李清琼 (241000,安徽芜湖 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妇产科); 倪观太 (241000,安徽芜湖 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妇产科); |
| |
摘 要: | ![]() 子宫内膜癌(carcinoma of the endometrium)是一种子宫内膜上皮源性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及病死率有增长趋势,2008年全球约有子宫内膜癌28.7万[1],在我国发病率占第4位,病死率居第6位,仅次于宫颈癌,严重威胁女性健康。早期子宫内膜癌即经全面分期手术所确定的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I期和Ⅱ期病例,临床上多数患者以绝经后出现阴道流血而就诊,因其症状典型,易早期诊断,且病灶多局限于子宫。大多数患者可得到有效治疗,预后良好,但仍有部分患者经初次治疗后复发。据国外文献[2]报道,近25年来其生存率并无明显提高。关于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是否进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其清扫的范围和必要性至今尚无统一的意见[3-4]。因此对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的分期和治疗价值应进一步深入研究,以提高生存率。本文对早期子宫内膜癌手术时淋巴清扫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关 键 词: | 早期子宫内膜癌 手术治疗 系统性淋巴结清扫 |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