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SAA、hs-CRP和IL-6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
| |
作者姓名: | 裘云仙 戴利成 程震峰 何建方 韦凡平 |
| |
作者单位: | 313000,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心内科;313000,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心内科;313000,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心内科;313000,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心内科;313000,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心内科 |
| |
摘 要: | 近年的研究表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及伴随附壁血栓可能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 syndrome,ACS)的主要发病机制,而炎性反应的激活可能是导致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的主要因素。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和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一样,均为主要的急性时相性蛋白(acute phase protein,APP),是反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炎症标志。它们在肝内的合成受多种细胞因子调控,尤以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最为重要。因此,本研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48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38例稳定性冠心病(stable coronary heart disease,SCHD)患者与30例对照者血清中SAA和hs-CRP水平,旨在探讨血清SAA利hs-CRP在ACS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与IL-6的关系。
|
关 键 词: | hs-CRP IL-6 患者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血清 SAA ACS 高敏C-反应蛋白 |
修稿时间: | 2004-06-30 |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