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互动式头针结合PNF技术对缺血性卒中痉挛性偏瘫上肢功能的影响
引用本文:祁丽丽,韩振翔,周一心,陈文华,褚立希,陆静珏,许文杰,王宏林,王智博,凌隽.互动式头针结合PNF技术对缺血性卒中痉挛性偏瘫上肢功能的影响[J].中国针灸,2018(3).
作者姓名:祁丽丽  韩振翔  周一心  陈文华  褚立希  陆静珏  许文杰  王宏林  王智博  凌隽
作者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科;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神经康复科;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科;上海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院;
摘    要:目的:在内科基础治疗的基础上,探讨互动式头针治疗、头针后配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康复治疗及单用PNF康复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PNF组、互动式头针组与头针组,每组30例,各组均采用内科基础治疗与PNF康复治疗。互动式头针组于头针治疗期间进行肢体PNF康复训练,头针组于头针治疗结束后行PNF康复训练。头针穴取病灶同侧(肢体偏瘫对侧)顶颞前斜线上1/5、中2/5,顶颞后斜线上1/5、中2/5,每日1次,1个月为一疗程,连续干预6个月。于治疗前,治疗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后记录患者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分级、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结果:治疗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后,各组患者上肢MAS分级均较治疗前改善(均P0.05),且互动式头针组上肢MAS分级优于PNF组与头针组(均P0.05);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后,各组患者FMA及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且互动式头针组FMA及治疗3个月、6个月后BI评分均高于PNF组与头针组(均P0.05)。结论:互动式头针可有效改善缺血性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上肢痉挛状态,改善患者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优于头针后采用PNF及单用PNF康复治疗者。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