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全髋关节置换术结合自体股骨头骨泥植骨治疗髋臼内陷临床分析
引用本文:毕梦娜,斯焱,陈经勇,李钟,张鹏,陈果,张上上,张占磊,.全髋关节置换术结合自体股骨头骨泥植骨治疗髋臼内陷临床分析[J].四川医学,2021,42(10):1031-1036.
作者姓名:毕梦娜  斯焱  陈经勇  李钟  张鹏  陈果  张上上  张占磊  
作者单位:四川省骨科医院
摘    要: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结合自体股骨头骨泥植骨治疗髋臼内陷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21例(25髋)髋臼内陷患者,根据Sotello-Garza和Charnley分型,Ⅰ型(内陷1~5 mm) 2例(2髋),Ⅱ型(内陷6~15 mm) 14例(15髋),Ⅲ型(内陷> 15 mm) 5例(8髋),原发性8例,继发性13例。采用全髋关节置换结合自体股骨头骨泥植骨治疗,Ⅰ型按常规方式脱位并截除股骨头,Ⅱ型、Ⅲ型采取适量截除髋臼后上方骨赘或者股骨颈二次截骨后,取头器取出股骨头。利用自体股骨头,制备骨泥。将骨泥填充、压实于磨锉成形的髋臼,恢复偏心距,增加臼底骨量,利用边缘固定原理放置生物型髋臼杯。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随访双髋正位片观察假体是否有松动和偏心距恢复程度以及植骨愈合情况。结果本组手术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以及髋臼和股骨劈裂骨折,术后4个月自体移植骨均与髋臼融合。末次随访的Harris髋关节评分由术前(53±7)分提高至(93±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79,P <0.01)。股骨头中心点到坐骨结节连线的距离由置换前的(73±13) mm减少到(69±12)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19,P <0.01);股骨头中心到Kohler线的距离由置换前的(10±4) mm增加到置换后的(24±5)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89,P <0.01)。随访期间均无髋臼假体松动发生。结论对髋臼内陷患者采用自体股骨头骨植骨,可增加髋臼底部骨量,同时恢复髋关节旋转中心及偏心距,边缘固定技术可使生物型髋臼杯假体获得可靠的初始稳定性,两者结合,可保证假体的初始、远期稳定性,近中期临床效果满意。

关 键 词:髋臼内陷  全髋关节置换  骨移植  
点击此处可从《四川医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四川医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