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运动想象联合常规康复促进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fMRI研究
引用本文:孙莉敏,杨浩,孙长慧,朱秉,范明霞,吴毅,王鹤玮.运动想象联合常规康复促进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fMRI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杂志,2020,42(6):493-499.
作者姓名:孙莉敏  杨浩  孙长慧  朱秉  范明霞  吴毅  王鹤玮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上海 200040;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62;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北院,上海 20190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974356,81471651);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81401859);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资助项目(201440634);上海市闸北区卫生局资助项目(面上2014MS06)
摘    要:目的 采用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fMRI)的Granger因果分析方法研究运动想象(MIT)联合常规康复促进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作用机制。 方法 招募14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纳入MIT组,对其进行4周MIT治疗,每周治疗5 d,每天治疗30 min,并同时辅以常规康复及药物治疗。于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量表上肢部分(FMA-UE)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患者进行评估,并进行静息态fMRI扫描。本研究同期招募28例年龄、性别与MIT组匹配的健康人纳入健康对照组,并对其进行静息态fMRI扫描。采用Granger因果分析方法探讨患者经治疗后其损伤侧初级运动皮质(M1)与全脑间有效连接的变化情况,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 结果 治疗后,MIT组患者FMA-UE评分由 (18.4±12.0)分提升至(33.4±15.4)分,MBI评分由(58.6±14.7)分提升至(78.2±14.8)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MIT组患者有效连接模式明显异于健康对照组,其损伤侧M1到双侧前额叶的有效连接异常增强,从损伤对侧M1、顶下小叶和小脑到损伤侧M1的有效连接则明显减弱。治疗后,MIT组有效连接模式趋近于健康对照组,且顶上小叶、顶下小叶、丘脑和梭状回等与运动想象相关脑区和损伤侧M1的有效连接显著增强。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治疗前,患者损伤侧M1到损伤对侧小脑的有效连接与FMA-UE评分具有正相关性(R=0.601,P=0.023),损伤对侧额中回到损伤侧M1的有效连接与FMA-UE评分具有负相关性(R=-0.638,P=0.015)。 结论 MIT联合常规康复促进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改善可能与有效连接模式重塑有关,如治疗后脑卒中患者运动想象相关脑区和损伤对侧小脑到损伤侧M1的有效连接增强,而损伤对侧额中回到损伤侧M1的有效连接代偿效应解除。

关 键 词:运动想象    脑卒中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    有效连接    运动功能
点击此处可从《中华物理医学杂志》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华物理医学杂志》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