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腔内心电图定位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置管头端位置定位中的应用
作者姓名:於澜  蔡璐婷  徐敏娟  顾薇薇
作者单位:1.浙江中医药大学310053;2.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新生儿家庭化病区315000;3.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NICU;
基金项目: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计划项目(2020KY888)。
摘    要:目的探讨分析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相较传统胸片定位法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头端位置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在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NICU治疗符合置管指征的60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患儿使用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定位PICC头端位置,对照组患儿按外测量定位穿刺深度留置PICC。两组患儿穿刺后均采用胸片确认PICC头端位置,比较两组方法的到位准确率、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定位导管的灵敏度、定位导管的特异度,同时探讨最佳位置时P波振幅占R波振幅的比例。结果观察组患儿定位准确率(83.3%)高于对照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2,P<0.05)。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3.3%)低于对照组(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定位导管的灵敏度为91.3%、定位导管的特异度为100.0%。观察组患儿中上肢静脉穿刺的有21例出现特异性P波,经X线胸片验证位于最佳位置,P波比例平均在(0.60±0.12),导管头端在最佳位置T4~T6时,P波比例95%CI为0.56~0.65。结论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对于极低出生体质量儿PICC头端位置的定位具有准确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定位灵敏度和特异度高等特点,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PICC头端定位方面值得推广。特异性P波比例在0.56~0.65之间时,PICC导管头端95%处于最佳位置T4~T6。

关 键 词:极低出生体质量儿  腔内心电图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置管  定位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