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学校毒品预防教育评估 |
| |
引用本文: | 王雪, 张黎. 上海大学生新精神活性物质认知、态度、滥用倾向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 2022, 38(6): 808-814. DOI: 10.11847/zgggws1135911 |
| |
作者姓名: | 王雪 张黎 |
| |
作者单位: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 100038 |
| |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0800910) |
| |
摘 要: | 目的 了解上海大学生对新精神活性物质的认知、态度、滥用倾向及影响因素,探究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开展效果,为高校禁毒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20年8月抽取上海市6所高校2719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调查个人基本情况、新精神活性物质相关态度、预防教育接受情况,应用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上海市大学生平均认知新型毒品3.41种,性别、就读学科、留学经历、是否接受过预防教育、初次教育时间、内容是否涉及新精神活性物质是大学生对新精神活性物质认知的影响因素,性别、学习阶段、就读学科、留学经历是大学生对新精神活性物质态度的影响因素。未接受过毒品预防教育(OR = 0.497,95 % CI = 0.307~0.805)、大麻危害认知不清(认为危害不大OR = 0.357,95 % CI = 0.245~0.519;没危害OR = 0.259,95 % CI = 0.079~0.842;不清楚OR = 0.619,95 % CI = 0.393~0.973)、有大麻滥用倾向(可能会使用OR = 0.178,95 % CI = 0.111~0.287;一定会使用OR = 0.451,95 % CI = 0.238~0.853;不确定OR = 0.356,95 % CI = 0.231~0.511)、对新精神活性物质呈积极态度(他人使用后决定OR = 0.347,95 % CI = 0.232~0.520;OR = 0.363,95 % CI = 0.245~0.539)是新精神活性物质滥用倾向的危险因素。当前青少年获取禁毒知识的最主要渠道为禁毒题材讲座(88.36 %)。 结论 大学生对新精神活性物质的认知程度较低,毒品预防教育能有效改善物质认知和滥用倾向情况,应根据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教育,并尽快改进列管模式。
|
关 键 词: | 健康教育 毒品 行为 成瘾 青少年 |
收稿时间: | 2021-06-17 |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公共卫生》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公共卫生》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