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充血性心力衰竭神经内分泌的变化
引用本文:姚冬梅,刘坤申,万国华. 充血性心力衰竭神经内分泌的变化[J].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01, 22(5): 270-272
作者姓名:姚冬梅  刘坤申  万国华
作者单位:河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河北,石家庄,050051
摘    要:
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很高 ,随着有关 CHF的病理生理学、分子生物化学的进展 ,近年来对 CHF的药物治疗提出了一些具有启示性的新观点。目前研究表明神经内分泌活性是确定 CHF病人预后的重要因素 ,其中交感神经活性与死亡率密切相关 [1] ,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应用神经内分泌拮抗剂可以改善临床症状 ,降低死亡率[2 ,3] 。病理生理学对 CHF传统认识只是强调血流动力学失调 ,因而在治疗措施上采用正性肌力药物和外周扩血管药物 ,目的在于纠正血流动力学紊乱。但长期临床实践已观察到血流动力学异常虽可解释 CHF发生的一…

关 键 词:充血性心力衰竭 神经内分泌 病理生理学 分子生物化学
文章编号:1004-3934(2001)05-0270-03
修稿时间:2000-01-10

Neuroendocrine Changes in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