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传输颗粒诊断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的实验研究 |
| |
作者姓名: | 庄茜 张彩云 程昱 刘茂柏 |
| |
作者单位: |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药学部, 福州 350001,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药学部, 福州 350001,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药学部, 福州 350001,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药学部, 福州 350001 |
| |
基金项目: | 福建省卫计委青年项目(2014-1-45) |
| |
摘 要: | 目的 应用洛哌丁胺建立一种大鼠慢传输型便秘模型,并观察结肠传输颗粒在此模型中的传输情况。方法 3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n=15)。实验组连续腹腔注射洛哌丁胺21 d,对照组腹腔注射等剂量灭菌注射用水。对比2组大鼠的体质量、24 h排便粒数、粪便湿重、干重、含水率以及口-肛传输时间。造模结束后,将结肠传输颗粒灌胃进大鼠体内,通过不同时间段拍摄大鼠腹部X片,观察其在大鼠体内的传输情况。结果 2组大鼠在进食量与饮水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造模结束后,2组大鼠在体质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鼠24 h粪便粒数明显减少(P<0.01),粪便湿重(P<0.01)、干重(P<0.05)、含水率(P<0.01)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口-肛传输时间明显延长(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大鼠6,12 h的标志物排出率均显著小于对照组。结论 通过使用洛哌丁胺成功建立了慢传输型便秘大鼠模型,并验证了结肠传输颗粒有利于大鼠慢传输型便秘的诊断。
|
关 键 词: | 结肠传输试验 动物模型 洛哌丁胺 慢传输型便秘 |
收稿时间: | 2017-08-11 |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现代应用药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