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炮制方法对栀子有关成分的影响 |
| |
引用本文: | 马新, 陶巧凤. 不同炮制方法对栀子有关成分的影响[J].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1998, (3): 19-20. |
| |
作者姓名: | 马新 陶巧凤 |
| |
作者单位: | 杭州,310004,浙江省药品检验所 |
| |
摘 要: | 中药栀子为茜草科植物栀子(Gardenia jasminoids Ellis)的成熟果实。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的功效。常用于热病心烦、黄疸尿赤、血淋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外治扭挫伤痛等症。《中国药典》1995年版一部收载的栀子加工炮制方法有生栀子、炒栀子、焦栀子3种,但现在各地根据期传统使用习惯,其炮制方法除了上述3种方法外,使用较多的炮制方法还有炭栀子、盐炒栀子、姜炒栀子和酒炒栀子等。本文采用HPLC分别测定上述不同炮制方法栀子中栀子甙的含量及用TLC检测醇溶性成分与醚溶性成分的变化。另有记载栀子的炮制方法还有加蜜、童便或甘草水制等,因这些方法各地已较少使用,故在此不作试验对象。 1 实验部分 试验材料:栀子药材[杭州市医药采购供应站,经鉴定为茜草科山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的成熟果实]。
|
关 键 词: | 栀子 炮制 有效成分 |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现代应用药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