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灸法循经感传规律的初步研究
引用本文:陈克勤,郝少杰,成新艳,魏淑敏,方安明,邢省虎.灸法循经感传规律的初步研究[J].陕西中医,1988(5).
作者姓名:陈克勤  郝少杰  成新艳  魏淑敏  方安明  邢省虎
作者单位: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岐山县中医院
摘    要:<正> 关于针刺循经感传的研究,国内外进行了大量的工作,但用灸法观察感传现象的报道尚少。故我们从1984年3月~1986年5月在医疗工作中,无选择地以249例病人为对象,运用不同的灸法,观察了1201穴次的循经感传现象,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方法 1.对象:针灸科门诊医治病员249人,年龄在16~70岁之间,职业不限,均无经络知识,智力发育正常,能与工作人员密切配合,诉述比较清楚、可靠和真实。2.灸治穴位:肺经—列缺、太渊。大肠经—曲池、合谷。脾经—三阴交、阴陵泉。胃经—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心经—神门、通里。小肠经—腕骨、支正。膀胱经—肺俞、肾俞、昆仑。肾经—照海、太溪。心包经—大陵、内关。三焦经—阳池、外关。肝经—大敦、太冲。胆经—绝骨、阳陵泉。任脉—膻中、中脘、气海、关元。督脉—百会、大椎、命门。3.艾灸方法:用模具做成底为6mm~2,高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