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植物皮类中药的“入药组织-性味功效-临床应用”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姓名:李盼盼  纪宝玉  何江龙  李秀清  吴婉阁  陈随清  董诚明  裴莉昕
作者单位:1.河南中医药大学 药学院,郑州 450046;2.河南省中药资源与中药化学重点实验室,郑州 450046;3.河南省道地药材生态种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郑州 450046;4.豫药全产业链研发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郑州 450046
基金项目:河南省科协科普项目(HNKP20240219);河南省中医药文化与管理研究项目(TCM2023025);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调研课题(SKL-2022-2780);河南省中医药文化与整理研究项目(TCM2021040)
摘    要:目的 统计植物皮类中药及其中成药功能及特点,对植物皮类中药的入药组织、性味功效及临床应用之间相关规律进行挖掘,为辨状论质理论加强论证,为植物皮类中药及其中成药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查阅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部分地方标准,筛选出收录的植物皮类中药及其中成药,对植物皮类中药及其中成药的特点、功能及注意事项进行归纳总结,使用Excel表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经统计得62味植物皮类中药,主要分布于1界,3门,31科;在科属中,芸香科>豆科>葫芦科;在入药组织中,树皮>根皮>果皮>种皮;在性味中,温>寒>平>凉>热,含苦味>含甘味=含辛味>含酸味;在归经中,肺>肝>脾>心>大肠>肾>胃=膀胱;在中药学分类中,多属于清热药。植物皮类中成药485种,以含陈皮的中成药最多,在给药剂型中,以丸剂为主;在药味中,以苦味和甘味居多;在功能中,以扶正剂最多;在注意事项中,以妊娠禁忌最多。结论 植物皮类中药的入药组织、性味功效与临床应用之间存在相关性,须注意用药禁忌,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辨证论治,合理选择植物皮类中药及其中成药。

关 键 词:植物皮类中药  入药组织  性味功效  临床应用  中成药
收稿时间:2023-12-27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