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对比分析喉鳞状细胞癌患者有隐匿性淋巴结转移和无隐匿性淋巴结转移患者之间的差异,开发和验证发生隐匿性淋巴结转移风险的预测模型。方法 采取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2005—2018年来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就诊的喉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术中均进行了功能性或根治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将符合条件的136例纳入本研究中,按是否发生隐匿性淋巴结转移分为有隐匿性淋巴结转移组(46例)和无隐匿性淋巴结转移组(90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切缘阴阳性、喉癌分型、会厌前间隙是否受侵、软骨是否受侵、前联合是否受侵等危险因素,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危险因素进一步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并由此建立一个可以预测其发生风险的预测模型。预测模型公式为:Logit (P)=0.262+1.010×X1+1.624×X2+1.205×X3-1.153×X4-2.270×X5(X1=前联合受侵,X2=肿瘤大小>4~6 cm,X3=肿瘤大小>2~4 cm,X4=中分化,X5=高分化);计算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模型准确度;利用bootstrap方法对模型进行内验证,用AUC评价模型的区分度,用校准图评价模型的一致性。结果 前联合受侵、病理分级低分化、肿瘤大小(>2~4 cm)是发生隐匿性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AUC为0.767,95%CI为(0.679,0.854),予以bootstrap法内验证:AUC为0.757,95%CI为(0.661,0.841),校准曲线与理想曲线较接近,可认为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较一致。结论 前联合受侵、肿瘤大小(>2~4 cm)、病理分级低分化是发生隐匿性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经评价和验证后,得知此风险预测模型对预测是否发生隐匿性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较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