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急下存阴
引用本文:朱起贵.急下存阴[J].湖北中医杂志,1982(4).
作者姓名:朱起贵
作者单位: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摘    要:泄下法、早见于《内经》,张仲景继《内经》设三承气汤和三急下证,意在泻热而保存津液,明末吴又可著《瘟疫论》,认为下法不仅泻实、而且泻热,倡温病下不厌早之说,主张及时逐邪,勿拘结粪。叶香岩《温热病篇》云:“再论三焦不得从外解,必致成里结,里结于何,在阳明胃与肠也。亦须用下法,不可以气血之分,就不可下也”。可见不论病在气分,营分、血分均有可下之证。至于病有兼夹证,随证可以下法与他法合用,如热邪搏结的心下痞,则拟下法与清热法合用之大黄黄连泻心汤;水热结实之大结胸证,则拟泄热逐水之大陷胸汤;蓄血在里,则拟下法与活血化瘀法合用之挑核承气汤,抵当汤;温病因热灼津枯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