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清眩调压汤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
引用本文:马晓昌,陶丽丽.清眩调压汤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J].北京中医,2009(12):948-950.
作者姓名:马晓昌  陶丽丽
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血管中心;
摘    要:目的总结中药复方清眩调压汤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进行病例收集,6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高血压病患者,其中单用培哚普利组(A组)和培哚普利+清眩调压汤组(B组)各32例。记录治疗前后血压、心率等情况,以及临床症状、血脂、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管紧张素转化酶Ⅱ(AngⅡ水平的改变。结果A组、B组显效率分别为53.1%、75.0%,总有效率分别为87.5%、93.8%,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率(HR)、收缩期血压(SBP)、舒张压(DBP)、周围脉博(PP)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症状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65.6%、96.8%,显效率分别为46.9%、50.0%,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积分下降幅度方面,B组〉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在降低LDL—C方面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低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显著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浆Hs—CRP、AngⅡ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浆HCY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关 键 词:清眩调压汤  高血压病  回顾性研究  临床症状改善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