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体感诱发电位监测在腰椎管狭窄症斜外侧椎间融合术中的应用
引用本文:杨树龙,潘 宗,陈 振,刘晓印,马 荣,梁思敏,张建群,马宗军,丁小力,戈朝晖.体感诱发电位监测在腰椎管狭窄症斜外侧椎间融合术中的应用[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20(10):921-930.
作者姓名:杨树龙  潘 宗  陈 振  刘晓印  马 荣  梁思敏  张建群  马宗军  丁小力  戈朝晖
作者单位:宁夏医科大学 750004 银川市;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电生理科 750004 银川市;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骨科 750004 银川市
基金项目:2020宁夏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20BEG03034)
摘    要:【摘要】 目的:探讨术中体感诱发电位(SEP)监测在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斜外侧椎间融合(OLIF)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7月~2019年2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采用OLIF联合Wiltse入路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的92例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手术全程给予SEP监测。随访时间15.6±1.8个月(12~23个月)。根据Lee等的腰椎管狭窄MRI分级将患者分为1级组(31例)、2级组(33例)和3级组(28例)。记录分析各组椎间隙处理前及融合器置入后的SEP波幅值;测量手术前、末次随访时责任间隙硬膜囊面积、椎间隙高度及椎间孔高度;临床疗效评价采用腰腿痛VAS评分和腰椎JOA评分。影像学结果及临床疗效改善率与SEP波幅改善率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3组椎间隙处理前与融合器置入后SEP平均波幅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级组、2级组和3级组SEP波幅平均改善率分别为(48.32±7.37)%、(112.34±18.67)%和(28.05±6.78)%,其中3级组有3例患者SEP波幅无任何变化。3组术后末次随访时的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硬膜囊面积及腰腿痛VAS评分和腰椎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级组末次随访时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硬膜囊面积改变值大于1级组和3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之间末次随访时腰腿痛VAS评分和腰椎JOA评分改变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1级组、2级组和3级组腰椎JOA评分改善率分别为(87.0±36.2)%、(85.8±35.3)%和(46.1±26.2)%,优良率分别为93.5%(29/31)、84.8%(28/33)和50%(14/28)。1级组和2级组SEP波幅改善率与末次随访时硬膜囊面积、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腰腿痛VAS评分和腰椎JOA评分的改善率呈正相关;3级组SEP波幅改善率与末次随访时硬膜囊面积、腿痛VAS评分和腰椎JOA评分的改善率呈弱相关。1级组优良病例SEP改善率均大于25.6%,2级组优良病例SEP波幅改善率均大于85.3%。结论:OLIF治疗1、2级腰椎管狭窄症术中SEP波幅改善率可以作为判断间接减压是否有效的参考指标,对于手术中判断腰椎管狭窄间接减压的程度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 键 词: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斜外侧椎间融合  体感诱发电位
收稿时间:2020/4/20 0:00:00
修稿时间:2020/8/29 0:00:00

Value of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 in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spinal stenosis with 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YANG Shulong,PAN Zong,CHEN Zhen.Value of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 in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spinal stenosis with 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J].Chinese Journal of Spine and Spinal Cord,2020(10):921-930.
Authors:YANG Shulong  PAN Zong  CHEN Zhen
Institution:Ningxia Medical University, Yinchuan, 750004, China
Abstract:
Keywords: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  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脊柱脊髓杂志》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脊柱脊髓杂志》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