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威灵仙治疗痛风的作用机制
作者姓名:黄胜男 胡元会 张颖 陈君
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南区
基金项目: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南区所级课题(编号:Y2017-20、Y2017-21);
摘    要:摘要: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威灵仙治疗痛风的药理机制。方法:从Genecards、DisGeNET数据库中获取痛风的潜在靶点;从BATMAN-TCM数据库查找威灵仙活性成分及药物靶点;将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进行映射,Cytoscape软件构建成分-靶点网络,分析网络拓扑参数(自由度和介数);将预测靶点导入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注释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预测威灵仙治疗痛风信号通路。结果:预测得到威灵仙治疗痛风的24个有效成分和44个相关靶点,其中核心靶点是白细胞介素10(IL-10)、KCNQ1、维生素D受体(VDR)等,主要生物学过程包括一氧化氮生物合成正向调节、核因子κB(NF-κB)转录因子活性正向调节、炎症反应、免疫反应等,主要作用于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信号通路等。结论:初步探讨了威灵仙治疗痛风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特点,发现其可能通过影响免疫调节、炎症反应等发挥治疗作用。

关 键 词:网络药理学  威灵仙  痛风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药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药师》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