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早产儿不同肠外营养方案的临床探讨
引用本文:王玉惠.早产儿不同肠外营养方案的临床探讨[J].吉林医学,2014(25):5624-5626.
作者姓名:王玉惠
作者单位:吉林省长春市妇产医院新生儿科,吉林 长春130042
摘    要:目的:探讨早产儿对早期肠外营养的耐受情况和对生长发育及代谢影响。方法:6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传统肠外营养组和早期肠外营养组各30例。传统肠外营养组出生24 h后开始给予6%小儿氨基酸0.5~1.0 g/(kg·d),每日增加0.5~1.0 g/(kg·d),直至3.0~3.5 g/(kg·d),脂肪乳选用中长链脂肪酸,从0.5 g/(kg·d)开始,每日增加0.5 g/(kg·d),直至3.0 g/(kg·d)。早期肠外营养组生后24 h内即给予6%小儿氨基酸2.2 g/(kg·d)和脂肪乳2.2 g/(kg·d),72 h均增至3.0~3.5 g/(kg·d),达到足量静脉营养,观察两组小儿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开始增加体重情况、在院时间、到全胃肠喂养时间、宫外生长发育迟缓及并发症情况,治疗1周后的脂代谢、胆红素、肾功能、碳酸盐、血糖等实验室检查指标。结果:早期肠外营养组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在院时间、到全胃肠喂养时间,短于传统肠外营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增加体重明显高于传统肠外营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另外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率降低,且未增加代谢性酸中毒例数、脂代谢紊乱、高胆红素血症以及肾功能异常等并发症。结论:早期肠外营养可耐受较大剂量的静脉营养,更好地满足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热量需求,促进其生长发育。

关 键 词:早期  肠外营养  早产儿  低体重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