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基因印迹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姓名:胡春秀  李力
作者单位: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大坪医院妇产科 ,;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大坪医院妇产科 ,
摘    要:印迹基因是指那些表达受亲本来源影响的基因。按照孟德尔遗传规律,控制豌豆种子圆滑的基因 R无论来自父本或母本均能在子代表达种子圆滑的性状。对于哺乳动物中大多数基因而言,的确如此。但近年来遗传学家们发现约 100~ 200个 [1]基因不遵循此规律,这些基因在配子形成过程中根据其来自于父亲或母亲被打上了“标记”,这种标记能在体细胞分化中保持,当遗传给不同性别的下一代时能被消除。被打上标记的那一等位基因不能表达,从而使该基因只能表达另一等位基因,这种由亲代来源决定的单等位基因表达的现象即是基因印迹,被标记的基因称为印迹基因。印迹的机理很复杂,目前比较公认的是, DNA富含 CpG区的由亲代来源决定的胞嘧啶甲基化作用是印迹的关键。现已证实的印迹基因至少有 25个 [1],其总数虽少,作用却不可忽视,它们在胚胎发生、生长发育、罕见的遗传病及代谢性疾病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解释了许多孟德尔遗传无法企及的现象。最近在基因印迹研究中又一个令人振奋的发现是:基因印迹与肿瘤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2,3],本文将就此方面的内容作一综述。 1 基因印迹与肿瘤易感性 众所周知,肿瘤易感性由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决定。 Knudson提出的抑癌基因二次突变模型( two-hit model)指出,抑癌基因需经过两次突变使两个有功能的等位基因失活才会发生肿瘤,如视网膜母细胞瘤,只有两条同源染色体上的 Rb等位基因都失活,即经过两次突变后,才发生肿瘤。许多孟德尔遗传基因的突变导致个体肿瘤发生,已是不争的事实。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有一类非孟德尔遗传的印迹基因以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身份在许多肿瘤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印迹的肿瘤基因为单等位基因表达,相当于功能上的单倍体,仅需一次突变就使该基因失活,因而更易发生肿瘤,增加了肿瘤易感性。

关 键 词:基因印迹  肿瘤  肿瘤发生  肿瘤易感性
文章编号:1000-467X(2001)05-0557-03
修稿时间:2000-07-07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