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临证指南医案》淋证辨治5法
作者姓名:谢丽萍  罗鸿宇
作者单位:1. 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广西,南宁,530023
2.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针灸科,广西,南宁,530021
摘    要:
叶天士,清代杰出医学家,以温病著称于世,其治疗内、外、妇科杂证之功力在《临证指南医案》一书足可见证。其辨证析病,圆机活变,选方用药,切中病机,精专而效如桴鼓。其对淋证辨治亦有独到之处。我们通过学习《临证指南医案.淋浊门》,在临床实践中运用书中诸方药,疗效显著。现重温并总结叶天士淋证辨治5法如下。1分利法主治淋证湿热下注(即热淋证)者。证见:小便淋沥涩痛,尿道灼热,少腹拘急,或见口干口苦,或见寒热,苔黄腻,脉濡数等。方用:萆、淡竹叶、瞿麦、赤茯苓、木通、蓄。如溺痛偏甚者,去瞿麦、蓄,加茵陈、海金沙。分利之后,湿热大减,溺痛减轻,如见伤阴,则改养阴通腑之法,方药选用生地黄、阿胶、猪苓、泽泻、栀子、牡丹皮以善后。2养阴澄源法主治素体阴虚兼湿热下注者,或淋证屡作,久用分利清热药见有伤阴者。证见:溺痛不甚,仅见小便短赤、频急、灼热感,或见腰膝酸软,口干,寐差多梦,遗精,舌淡红,脉细数,甚则见盗汗,午后潮热等。方用:六味地黄丸去山茱萸以养阴而治其本,加用车前子、牛膝、黄柏、萆清利下焦之热而澄其源。如伴遗精频作,茎中或阴道痛痒,下腹坚满者,又当辨为足太阴经病,缘由下焦先蕴湿热,热阻气郁,撑满于膀胱所致,治用养阴通腑...

关 键 词:《临证指南医案》  淋证  中医疗法
文章编号:1002-2619(2007)08-744-01
修稿时间:2006-10-20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