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研究头针针刺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行为及海马体胆碱能抗炎通路(CAP)的影响。方法:将94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2只、假手术组12只和造模组70只,大鼠VD模型的建立使用改良Pulsinelli四血管阻断法,在造模后第4周随机将造模成功的48只VD大鼠分为模型组、美金刚组、头针组及联合组各12只,美金刚组按体重给予美金刚灌胃,头针组采用针刺百会穴和四神聪治疗,联合组采用头针和美金刚联合治疗,正常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将美金刚组用药量换算为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灌胃,比较各组大鼠治疗8周时行为学评价结果。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核因子-κB(NF-κB)表达水平。结果:与造模前比较,造模4周时,模型组、美金刚组、头针组和联合组VD大鼠逃避潜伏期均明显升高(P<0.05),穿越原平台次数均显著下降(P<0.05); 相比于造模4周,治疗8周时各组以上指标显著改善(P<0.05),头针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美金刚组,联合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美金刚组和头针组(P<0.05)。治疗8周时,与模型组比较,头针组和联合组ChAT、AChE活性显著升高,且联合组ChAT活性高于头针组(P<0.05); 美金刚组、头针组和联合组海马组织TNF-α、IL-1β水平显著降低(P<0.05),IL-10、TGF-β水平显著升高(P<0.05),头针组各指标改善效果均显著优于美金刚组(P<0.05),联合组各指标改善效果均显著优于头针组(P<0.05); 美金刚组、头针组和联合组NF-κB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头针组NF-κB蛋白表达水平低于美金刚组(P<0.05),联合组NF-κB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头针组(P<0.05)。结论:头针针刺治疗可增强VD大鼠ChAT和AChE活性,提升乙酰胆碱代谢水平,增强CAP作用,使海马组织炎症反应有所减轻,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得到明显改善,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大鼠海马组织NF-κB信号通路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