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路颈椎管扩大成形钛板固定术与传统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症的对比研究 |
| |
作者姓名: | 欧裕福 李新 韦敏克 韦建勋 梁斌 丘德赞 |
| |
作者单位: | 530021 南宁,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骨科(欧裕福,韦敏克,韦建勋,梁斌,丘德赞);534000 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外科(李新) |
| |
基金项目: | 广西卫计委科研课题(编号:Z2013335) |
| |
摘 要: | 目的比较观察后路颈椎管扩大成形钛板固定术与传统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49例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25例采用钛板固定,对照组24例采用丝线悬挂,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症状改善情况JOA评分,末次随访术后椎板开门角度,脊髓后移距离,术后测量颈椎曲度的改变,轴性症状发生率,以及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对比情况。结果经术后6个月~3年的随访,观察组术后6个月JOA评分改善率为(62.5±16.0)%,对照组为(59.2±9.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椎板开门角度为(43.6±3.5)°,对照组为(40.5±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末次随访时脊髓平均后移距离(2.97±1.8)mm,对照组为(2.96±1.7)mm,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颈椎曲度为(18.6±4.8)°,与术前(18.3±4.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6个月颈椎曲度为(17.0±5.6)°,与术前(19.9±6.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轴性症状发生率为1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无一例出现C5神经根麻痹。结论后路颈椎管扩大成形钛板固定术与传统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皆为治疗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术式,但后路颈椎管扩大成形钛板固定术更能降低术后再关门及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率,是治疗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症的一种有效治疗术式。
|
关 键 词: | 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症 椎管成形术 单开门 钛板 |
收稿时间: | 2016-01-11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临床新医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临床新医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