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巴戟天寡糖促治疗性血管新生机制的探讨
作者姓名:孟祥光  冯国清  胡香杰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教研室,郑州450001
摘    要:目的:通过观察巴戟天寡糖(Morinda officinalis How oligosaccha rides,MOO)对AMI后大鼠心室重构(Ventricular Remodeling)的干预及缺血心肌组织局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Platelet Derived Endothelial Growfla Factor-B.PDGF-B)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ins-like Tyrosine Ki2nase-1,Flt-1)的蛋白表达变化,进一步探讨MOO促进治疗性血管新生作用的机制,为心脏组织工程学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60只雄性Wistar大鼠,除假结扎组10只开胸分离冠脉后只穿线不结扎外,其余50只均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成AMI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麝香能心丸(30mg·kg^-1·d^-1)阳性药对照组,MOO小、中、大(0.7g·kg^-1·d^-1、1.4g·kg^-1·d^-1、2.8g·kg^-1·d^-1)剂量组,每组10只。各组均于手术后24h内开始给药,模型组及假结扎组每d用与药物组等容积的蒸馏水灌胃,给药6w后处死。心肌取材进行心脏大体及一般组织形态学观察,测定大鼠左心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Index,LVMI),观察药物干预后各组大鼠心率变化(Changing Rate of HeartRate,CROHR),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各组大鼠缺血心肌细胞PDGF-B、Fit-1蛋白表达的情况,用病理图像分析系统测定生长因子蛋白表达光密度值(Optical Density Value,ODV),并进行半定量分析。

关 键 词:治疗性血管新生  巴戟天寡糖  血管新生机制  Wistar大鼠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心脏组织工程学  免疫组织化学SP法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