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急性肾损伤发病机制研究新进展
引用本文:张燕妮,谢席胜.急性肾损伤发病机制研究新进展[J].临床肾脏病杂志,2014(2):125-128.
作者姓名:张燕妮  谢席胜
作者单位:北川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肾内科,南充637001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资助课题,四川省卫生厅资助课题
摘    要: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目前临床住院患者中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不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其发病率居高不下,且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已成为医疗行业的一项巨大挑战.在过去十年中,美国等国家的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中AKI的发病率很高且每年以11%的速率持续增长1].AKI可发生于临床多个学科,Thakar2]的研究指出AKI的发病率占所有住院患者的5%~8%,在ICU中发病率高达20%,其中大约30%~40%的AKI患者是由于手术造成2].此外,近期数据强调在发生AKI后幸存的患者中,肾脏功能的恢复往往是不完全的,可持续发展成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甚至可能发展至终末期肾脏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并引起多器官衰竭3].

关 键 词:急性肾损伤  发病机制  终末期肾脏疾病  住院患者  重症监护病房  慢性肾脏疾病  发展中国家  可持续发展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