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蛋白质组学技术探讨小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膜蛋白的变化特点 |
| |
引用本文: | 尤宏钊,李玉琳,乔博康,王绿娅,陈博雅,智莹,杜杰. 基于蛋白质组学技术探讨小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膜蛋白的变化特点[J].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8, 0(4) |
| |
作者姓名: | 尤宏钊 李玉琳 乔博康 王绿娅 陈博雅 智莹 杜杰 |
| |
作者单位: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心血管生物研究室 |
| |
摘 要: | 目的:应用相对和绝对定量的同位素标记(iTRAQ)结合液相色谱和质谱技术,对小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脏组织膜蛋白进行鉴定和定量分析。方法:选取C57小鼠,15只,分为正常组和缺血再灌注损伤(I/R)组。I/R组结扎前降支30min,分别于1d和3d后处死,收取正常组及再灌注损伤组小鼠的心脏组织。采用梯度离心纯化膜蛋白,并免疫印迹膜蛋白检测纯度。利用iTRAQ技术检测I/R后1d、3d及正常对照心脏组织中的膜蛋白质,鉴定出显著差异表达蛋白质(差异倍数1.5或者0.67,P0.05)并结合公共数据信息,探讨差异蛋白的生物学信息及信号通路。结果:共检测出2 224种蛋白质,具有跨膜结构共有901个。与正常心脏组织相比,I/R后1d共有211个膜蛋白显著升高,有217个蛋白显著降低,均为P0.05;与I/R后1d相比,I/R后3d组有205个膜蛋白显著升高,222个膜蛋白显著降低,均为P0.05。生物信息学分析差异蛋白发现,I/R早期(1d和3d),膜蛋白所涉及的生物进程主要是能量代谢和氧化磷酸化,主要涉及的通路是氧化应激、能量代谢和心肌收缩。结论:iTRAQ技术可有效地用于组织蛋白鉴定和定量,利于发现膜蛋白与I/R早期病理变化的关系,为I/R的干预寻找潜在的治疗靶点。
|
关 键 词: | 缺血再灌注损伤 蛋白质组学 生物信息学 膜蛋白 |
Characterization of changes of membrane proteins in the early stage of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based on proteomics |
| |
Abstract: |
|
| |
Keywords: |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