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铍病发病机制和诊断的研究进展
引用本文:刘海滨,姚剑君.铍病发病机制和诊断的研究进展[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1997,23(4):241-244.
作者姓名:刘海滨  姚剑君
作者单位: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劳动保护研究所
摘    要:铍及其化合物可致急、慢性铍病,接触性皮炎和皮肤溃疡,且可使动物及人体致癌1]。在我国的国家标准《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85)中被定为I级危害(极度危害)2].虽然对铍的毒性已研究了一百多年,急性铍病的发病机制大致已阐明,但对慢性铍病的发病机制至今仍未完全阐明。近十多年来对铍病的研究有大量新的成果。本文将概述铍病发病机制和诊断方面的研究进展。(一)铍病的发病机制急性铍病主要是由高浓度的被及其化合物直接刺激呼吸道而致的化学性肺炎、化学性气管炎和支气管炎。Ridenour和Preuss回顾了美国铍7登记处…

关 键 词:铍病  发病机制  诊断  铍中毒  职业病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