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首个基于证据的特应性脊髓炎诊断标准
引用本文:李海峰,郑雪平.首个基于证据的特应性脊髓炎诊断标准[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13,20(5).
作者姓名:李海峰  郑雪平
作者单位:266003,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摘    要:2012年2月J Neurol Sci在线发表了日本学者Kira研究组基于证据提出的特应性脊髓炎(atopic myelitis,AM)诊断标准1].AM是指在有特应性疾病(定义见下面描述)的患者出现的脊髓炎.AM最早于1997年由Kira报道,其后在韩国和欧洲国家均有报道.日本的全国性调查和韩国的病例系列报道显示患者颈/胸髓受累,以后索为主,可出现四肢感觉障碍,伴有哮喘的患者还常见无力和肌萎缩,1/4的患者伴有周围神经受累.Kira研究组还发现AM患者脑脊液中的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CCL11)和白细胞介素-9(IL-9)水平显著增高,但在多发性硬化(MS)、干燥综合征、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I型(HTLV-1)相关脊髓病等均未增高,且其水平与AM的严重程度显著相关,表明这两个指标为AM的特异性生物学标志物2].近年来,随着环境的恶化,特应性疾病的患病率逐渐增加,AM患病率也将相应增高.AM与脊髓受累为主的MS在临床上难以区分.干扰素或格拉默治疗可促使细胞因子网络向Th2类细胞反应方向偏移,而Th2类细胞反应是AM发病的重要机制3],干扰素或格拉默可能使AM病情加重.因此对AM和MS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