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尿酸血症和非酒精性脂肪肝异病同治规律及分子机制预测 |
| |
作者姓名: | 周珂 刘忠第 谭勇 程仕萍 赵宁 吕诚 肖诚 吕爱平 |
| |
作者单位: | 湖南中医药大学 第二附属医院, 长沙 410005;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 北京 100700,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 北京 100700;香港浸会大学 中医药学院, 香港 999077,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 北京 100700,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 北京 100700;上海中医药大学, 上海 201203,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 北京 100700,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 北京 100700,中日友好医院, 北京 100029,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 北京 100700;香港浸会大学 中医药学院, 香港 999077 |
| |
基金项目: | 第54批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2013M541158) |
| |
摘 要: | 目的:探索高尿酸血症和非酒精性脂肪肝异病同治的规律及分子机制。方法:采用文本挖掘技术分析高尿酸血症和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医证候分类及用药规律并进行可视化,提取两病共同的证候分类及其相应的中药配伍组合。检索中药配伍组合活性成分对应的人类靶蛋白和两病的相关基因;在分子网络分析平台分别构建靶蛋白和基因分子网络,通过网络映射分析,找到中药配伍组合治疗两病相关的通路和高连接分子。结果:痰瘀互结证是两病最常见的共同证型,方证对应,中药配伍组合(丹参、大黄、茯苓、泽泻、当归、白术)是治疗两病共用使用最多的药物;这些药物可能通过调控5个分子(26 S蛋白酶体,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核转录因子-κB,泛素C和蛋白激酶B)和1个生物学通路(肝X受体/维甲酸X受体激活通路)对两病发挥协同治疗效应。结论:高尿酸血症和非酒精性脂肪肝具有异病同治的生物学基础;文本挖掘和生物信息分子网络分析是探索疾病异病同治基础的有效方法。
|
关 键 词: | 高尿酸血症 非酒精性脂肪肝 异病同治 分子机制 |
收稿时间: | 2016-09-06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