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骨颧突后蝶翼"锁孔"入路的内窥镜解剖学研究 |
| |
引用本文: | 韩占强,刘恩重,周岱,张世明,蔺友志,安沂华,乔磊. 额骨颧突后蝶翼"锁孔"入路的内窥镜解剖学研究[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00, 16(1): 19-23 |
| |
作者姓名: | 韩占强 刘恩重 周岱 张世明 蔺友志 安沂华 乔磊 |
| |
作者单位: | 1. 150001,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院神经外科 2. 苏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 |
| |
基金项目: | 本课题为黑龙江省卫生厅资助项目(99063) |
| |
摘 要: | 目的应用神经内窥镜经额骨颧突后蝶翼"锁孔"入路对Willis环及其附近结构鞍区和岩斜区进行局部解剖学研究,探索临床经此入路到达该区域的可行性.方法本组采用6例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头、4例新鲜少年尸头,用软镜、硬镜交替配合使用,探讨了窥镜"锁孔"入路.结果 (1)采取眉梢外侧横行切口1.5~2cm,骨孔1cm,位置在额骨颧突后缘和蝶骨嵴外侧部的表面凹陷之间;(2)手术通道在硬脑膜内,蛛网膜外,位于额骨眶部颅面骨嵴和蝶骨嵴缘之间,蝶骨大翼表面的平坦浅凹沟内.(3)该"锁孔"窥镜入路通道虽然窄小,但辐射范围广,不但能达到Willis环,鞍区、海绵窦区、岩斜区,而且能达到对侧颈内动脉池.结论 (1)"锁孔"技术是依据放射影像学,针对病人的解剖特点和病变的具体情况,个体化的材料设计和选择恰当的解剖窗口和手术通道到达目标,同时减少对周围结构的侵袭,降低手术副损伤;(2)在硬膜下腔中窥镜进入的角度和深度不是准确到位的主要因素,而主要因素是窥镜按照定位标志或沿途定位路径前进,就不能迷失方向,就能准确地到达目标;(3)在入路过程中应在蛛网膜壁层外进入,保证蛛网膜的完整性,一方面能保护脑组织,另一方面也防止破碎的脑组织涌入硬膜下腔,遮档镜头;(4)定位标志,即"路标"主要为额底骨嵴、蝶骨嵴缘、蝶翼凹沟、前床突和视神经、ICA床突上段,并且要明确"锁孔"入路沿途手术解剖定位"路径".
|
关 键 词: | 神经内窥镜 锁孔入路 解剖学 |
修稿时间: | 1999-11-25 |
Endoscopic anatomy study on the keyhole approach via an operative corridor of the zygomatico-sphenoidal region |
| |
Abstract: |
|
| |
Keywords: | Neuroendoscope Keyhole approach Anatomy |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