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昼夜节律性生物钟的分子调节机制
引用本文:包娜仁,于艳秋,张海鹏.昼夜节律性生物钟的分子调节机制[J].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2003,23(4):416-418.
作者姓名:包娜仁  于艳秋  张海鹏
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病理生理教研室,辽宁,沈阳,110001
摘    要:哺乳动物昼夜节律性生物钟由下丘脑视交叉上核 (SCN)内的“中枢起搏点”来调节控制 ,其机制是单个细胞水平的一个分子自动调节环路 ,包含转录、翻译及蛋白产物入核负反馈抑制核内转录过程。SCN的主控振动机制有其自身的周期性以及周期的持续性并能够通过特定途径感受光信号的输入 ,作出反应进而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SCN这种节律性机制的“输出”是通过细胞之间信号的整合 ,再将最终的“指令”传递至全身。

关 键 词:昼夜节律起搏点  生物钟基因  反馈环  重设定
文章编号:1001-1773(2003)04-0416-03
修稿时间:2002年5月8日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